人物风采

COLLEGE PROFILE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  人物风采  >  正文
    【迎校庆·校友征文】十年芳华路,设计伴我行

    时间:2022-06-29 浏览次数:

    十年芳华路,设计伴我行

    去岁到今年,时光一贯如棍棒,转眼间本科毕业已十一年。今年是母校建校七十周年,离开后我无数次梦回喻家山,重温难忘的校园生活。在四年珍贵的本科生涯里,我学习到了一生受用的专业知识,结识了至今仍志同道合的朋友,接受了底蕴深厚的人文素养的熏陶。走出校园,不管是继续求学,还是参加工作,我的身上都带着华中大的标签。

    (一)读研时期

    我的导师是同济院的老师,我从研一结束后的暑假开始在院里实习。导师专业理论知识丰富,兼具工程人的思维,为人又极宽厚;师兄们亲切幽默、乐于分享。我最后两年半的学生时光,虽然缺少本科时期的人文讲座,但在潜移默化中受着师门为人治学态度的影响,一边上着专业课,一边学习工具类软件,帮师兄打下手做一些设计,过的很是轻松愉快。

    华中大校风严谨,培养出来的学生通常比较谦逊,再加上我个人也不是很积极的性格,与人交谈的时候经常会把自己放在一个比较低的位置。有一次跟导师汇报论文进展,我说最近看国外的综述类文献,不知道自己是否理解到位;有限元分析软件不是很精通。导师笑眯眯但很认真地跟我说不要这样开场,如果不理解就继续阅读去理解,如果不精通就努力精通。做学术也好、做工程也好,需要传递出笃定、可信赖的态度。还有一次,我即将去华东院实习,导师说向人请教问题的时候,要带着答案去。比如有个什么问题,我是这样想的,1,2,3,4,……您看是否可以?这些言传身教影响着我,为我不久后正式踏入职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传统的结构设计时期

    硕士毕业后我正式入职华东院,适应良好,按照自己的节奏平衡工作和生活。这些年传统建筑设计一直在经历寒冬,但我还是享受到了老牌大院成熟的带教制度和定期的技术分享交流。领导会有意安排不同类型的项目给我,传统工民建领域的结构形式基本都接触了一遍。我比较自律,习惯早起,早上清净,工作、看书效率都很高。这种习惯让我加班较少。清楚自己的工作节奏也有助于我把控项目的时间节点。因为做得快,我有足够的时间得到完整的校审。校审对于新人和快节奏项目的设计质量保证都非常重要。我脚踏实地、慢慢积累,从设计,到校对,再到学习当一名合格的专业负责人。                              

    我入职后有几年所里都没有招新人,所里的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一直在吸收新的知识,接触新的项目,精神层面能持续汲取到养分,所以虽然身边有不少人因为设计性价比不高而离职,我还是能保持比较积极的心态。在我的概念里,凡事不需要用尽全力,但前行道路上的许多事都可以试一试。秉持着这样的态度,哪怕我参加一注考试的时候已经孕35周了,也没有觉得勉强。而上一个坐我这个工位的姐姐,所里至今还流传着她上午挺着大肚子趴伏在桌上刮硫酸纸图纸,晚上已经生完了孩子的传说。

    行业不景气,伴随着计算分析软件的更新迭代,项目普遍开始拼体力,然而人均产值依然很难上去。大型商办项目做起来很累,从设计到项目落地周期也比较长,情怀和做项目的成就感都逐渐难以维持,我开始思考下一步的方向。

    (三)带点创新的结构设计

    几位师兄早几年就开始探寻结构设计的转型。他们和知名建筑师合作,力求实现建筑结构的和谐统一。传统的概念里建筑和结构是剥离的,结构是骨架,建筑是外皮,项目投产后再去参观,几乎看不到我作为结构设计师存在的痕迹。设计高楼大厦在心态上的微小遗憾在小而精的公共建筑中得到了补偿。做创新型的结构设计,要有良好的概念分析和有限元分析能力,还要有比较强的为建筑服务的意识。设计师是在规范条条框框的限制下工作,结构设计要努力在建筑效果和结构安全之间寻找一个平衡。

    这几年做了一批结构暴露的公共建筑,清水混凝土、建筑结构一体的钢结构、新旧结合对比的加固改造项目。这些项目展示的结构的力学美,钢、木、铝、混凝土等不同结构材料表现出的不同建筑情感,都给我带来了新奇的感受。这些公共建筑的开放性、与周围环境的融合性所带来的亲切、自然的体验,使之成为附近居民的常去之地,游客们的网红打卡地。能够为百姓们创造一点点价值,我切切实实地感到荣幸。行业和时代在不停变化,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和技能,拥抱变化;也要坚持阅读,坚守本心,抵抗俗世的嘈杂。

    这不是成功者的经验分享,也不是失败者的反思总结。走出校园,褪去学生这层身份后,我慢慢成长为一名平凡但合格的结构工程师。能够保有自己的生活,享受各种身份转变带来的不同生命体验,并在工作中获得价值感与成就感,我心怀感激。去年大学毕业十年回母校与昔日同窗相聚,在青年园外驻足,在源湖畔徘徊,回忆起大学时挚友让我努力培养对专业的兴趣,一时也有豪情在胸间激荡。当年一起夜游南湖、夏夜赏月的小伙伴们,我们的工作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在进行地球地表的微更新呢!

    个人简介:

    王金花,女,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2007~2011年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土木工程专业;20119~20144月就读于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结构工程专业,方向为钢结构设计。20155月入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从事结构设计工作;2019年至今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从事结构设计。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西六楼 

    邮编:430074  电话:027-87541954 

    领导邮箱:sche@hust.edu.cn
    © 2008-2020 华中科技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