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COLLEGE PROFILE

  华中科技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158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教授52人,副教授53人。拥有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控制结构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数字流域科学与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住建部建筑工程隔震减震产品检测研究中心、数字建造与工程安全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土木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中欧水电能源技术中心、中日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卫星遥感)中心、中美国际水安全联合研究中心、挪威奥斯陆大学-中国华中科技大学“大气-水文-陆地界面过程”国际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联合研究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平台,以及住建部批准的全国监理工程师培训中心。联合主办了武汉数字建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同承办了中国工程院主管期刊《工程管理前沿》(英文),该期刊为中国工程院初创的11种期刊之一,已入选ESCI;承办了国家一级权威刊物、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会刊《水电能源科学》;承办了《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该学报于2005年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我国权威期刊。


  学院现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智能建造、交通运输工程、水利水电工程5个本科专业,其中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水利水电工程为国家一流专业智能建造为全国率先开办该专业的院校之一,交通运输工程为湖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学院拥有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门国家一流课程,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门湖北省一流课程。


  学院拥有“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还拥有土木水利、交通运输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以及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硕士其中“土木工程”下设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智能建造、道路与交通工程等二级学科方向,“水利工程”学科包括水利水电工程和水文学及水资源两个二级学科方向。水利工程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土木工程为湖北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桥梁与隧道工程为住建部重点学科。


  在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主要研究方向有:智能建造与智慧城市,结构隔震及消能减振控制,结构损伤智能检测与寿命评估,长江中下游巨型水库群水文预报体系,防洪发电航运生态及其互联区域电网调度系统,水资源安全高效利用,大型水电机组运行核心技术,地基处理技术,土-结构相互作用理论及机理、可持续岩土地下工程、大跨度桥梁结构理论与实践,土木新材料与结构体系等。在“建筑物隔震成套技术”、“轨道交通集成建设关键技术”、“流域特大水库群综合调度基础理论”、“水电生产过程控制与安全高效运行”、“地铁施工安全控制技术”、“工程结构安全评估集成系统”、“拱桥结构分析与设计”、“极端灾害下重点桥隧工程破坏模式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的重要科研成果。2000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省部级科技奖60余项。年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200余篇。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等纵向课题项目20余项,还承担“国之重器”三峡工程、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机场的建设、以及长江中上游巨型水库群水文预报体系、防洪发电航运生态及其互联区域电网调度系统研发,年科研经费超过8000万元。


  一直以来,学院十分注重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为学生成才创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学院先后与美国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佐治亚理工大学、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英国的伦敦大学学院、曼彻斯特大学,日本的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名古屋大学、九州大学,匈牙利的布达佩斯技术与经济大学、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大学、新加坡的国立大学、瑞典的皇家理工学院、挪威奥斯陆大学及德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著名大学建立了教师和学生交流关系;与美国土木工程协会、德国、日本等国的大公司建立了国际科研合作关系。多次主办/承办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每年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和企业家来我院讲学超过60人次。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西六楼 

邮编:430074  电话:027-87541954 

领导邮箱:sche@hust.edu.cn
© 2008-2020 华中科技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