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闫俊宇)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对高校教师的要求,强化学院教职工党员的党性修养,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发挥党员在工作学习中的先锋模范作用,11月9日至11日,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党委组织40余名教职工党员,由党委书记李斌带队前往河南林州红旗渠干部学院进行了“弘扬红旗渠精神,做新时代’四有’好教师”集中培训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本次培训依托红旗渠精神,通过课堂教学、现场体验、观摩考察、观看纪录片、话剧等方式开展党性教育。
11月9日晚,学院全体学员在前往林州途中简要学习了安阳市和林州市的历史沿革以及近年来的发展,共同了解了红旗渠精神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
11月10日上午,全体学员到达红旗渠纪念馆进行现场学习。“旱魔”部分揭示了红旗渠修建的历史与现实原因;“奇迹”部分记载了林县人民艰苦奋斗的不屈意志和敢想敢干的积极作风;榜样部分讲述了吴祖太、任羊成、常根虎等一位位工程参与者筑起的不朽“丰碑”;“梦想”部分勾画出林州人民重新安排山河,谱写时代新篇的复兴梦想;“精神”部分展现的是如今风景如画、丰衣足食、走上全新发展道路的新林州。每一件事物、每一篇文字、每一张图片、每一段影像,都记载了林县人民在盼水、望水、求水、找水中那股“中华儿女多奇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风貌。走出纪念馆,红旗渠分水闸下清澈的渠水缓缓流过,学员们仿佛穿越时代与当时大渠通水时的林县人民一样,内心充满了力量与感慨。
10日下午,学院来到红旗渠干部学院聆听安阳市党校组织主讲的《红旗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从红旗渠建设的修建原因、过程、难题、作用到红旗渠精神的时代内涵,到新时代红旗渠精神再度焕发光彩,鞭辟入里,层层分析,引人入胜。凌空出险、会展鸻鹉崖等一个个动人故事,10万人、10年、150个山头、152个渡槽、211个隧道、1515.82万立方米土石、70.6公里总干渠、4013.6公里全程这一个个数字讲述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红旗渠精神。10日晚,观看《红旗渠》话剧影像,从“引漳入林”到红旗渠,从干旱落后到生态现代,林县领导班子和百姓们的坚守与魄力,千军万马战太行的景象让学员们纷纷落泪,久久不能平静。
11日上午,学院全体来到红旗渠水长城,走过红色飘带,步行3.3公里,现场观摩红旗渠。高5米,长616米的青年洞如今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是用17个月的血泪汗开凿出来的。结构工程的老师们说道:放到如今,用定点爆破,大型盾构机和钻头,也要攻克一道道难关,更何况在当时物资极度匮乏、技术极度落后的条件下,没有工具自己带,没有石灰自己烧,没有炸药自己做,没有水泥自己制,这种工程实在是太难以想象了。
参观学习后,老师们说道:红旗渠是一锤一钎凿出来的,民族复兴大业也是一步一步干出来的。红旗渠精神是党刻在太行山上,立在人民心中的丰碑。正所谓“劈山引来漳河水,千里太行红旗展。”作为党员,要记住“怎么革命胜利了,这里的群众还是这么穷”的杨贵之问,作为高校老师要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总书记之托。以本为本,为双一流建设打牢基础,为民族振兴添砖加瓦。
通过红旗渠精神的学习,学员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忘初心,勇于担当,为人师表,坚定理想信念,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高校工作的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想引领,争做“四有”好教师,实现全面育人,培育真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