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 “中国梦”的号召,广泛组织动员大学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校团委的鼓励和支持下,水电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2017年7月2日至5日,水电学院一支由15名学生组成的暑期实践队伍前往湖北宜昌开展了为期四天的调研,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深化了学生对水利水电专业的理解,还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同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在14、15级本科生辅导员李银号,16级本科生辅导员齐小静的带领下,为更深入地了解三峡大坝这座著名的水利枢纽工程,了解水利工程构造及景象,了解水电站运行状况及基本常识,了解三峡工程在防洪、航运和发电等方面发挥着的巨大作用,水电学院社会实践队伍奔赴宜昌,进行了为期四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了更好地完成实践目标,出发之前队员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包括行程规划,经费预算,物资及药品的准备以及相关三峡大坝知识的学习。
7月2日,按行程安排社会实践队伍全部成员于10:40集合出发火车站,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到达宜昌,一个小时之后,全员抵达宾馆。休整后,晚上19:30,队长吕清茹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小型会议,确认第二天的行程以及活动任务,安排了人员任务,强调了队伍纪律。
7月3日,队伍集结完成后,为了基本了解宜昌市水利工程影响一行人前往了宜昌市水利水电局。宜昌因水而兴,作为一座水利重城,全省拥有450多座水库,水能发电拥有近90%的利用率。在一个多小时的座谈会中,队员们与水利局领导面对面交流,了解了宜昌市的工作重心及工作现状,探讨了水利水电悄然改变的专业理念,了解到水利工程正在进行着一场思想上的转变——今后的工作要在环保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大前提下注重效益。座谈会结束后,水利局工作人员也为队员们演示了他们最新的水库监测系统,通过系统实现对中小水库进行远程监控,先进的手段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力量。
下午14:00,院队前往宜昌市环境保护局,根据前期知识收集查询,就三峡大坝的修建后其周边的环境状况提出了一系列问题,环保局相关领导及工作人员为我们一一解答。据悉,三峡大坝水域段主要污染物为轻飘物,水库主要污染源为船舶的油气污染。为改善了宜昌市的水环境,政府提出实施了“河湖长制”,坚持防污胜于治污,强化源头防治理念,致力于加强监测管理,推进绿色发展。下午16:00,队伍前往宜昌市市区江边做问卷调查,通过对三峡工程周边居民进行走访调查与交谈,通过调查当地宜昌居民行人(不同年龄段)了解三峡工程的影响。
7月4日,8:00社会实践队伍前往了三峡大坝坝区。9:30左右,由华科毕业的三峡电力优秀员工接见了社会实践队伍一行人,通过和他们的交流我们熟悉了三峡工程的构造及相关专业知识,了解了三峡公司目前的年龄架构,人员培养模式,未来职员的专业要求。之后,队伍在华科学长的带领下参观了三峡工程展览馆,参观了中华鲟、白鲟的标本,水轮机内部构造,三峡工程的百年历史对三峡工程的了解更为详细具体。
在厂区员工食堂吃过午餐后,一行人先乘车到三峡右岸的三峡游览区,穿过截流旧址,从大坝正对面领略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坝的宏伟壮观。正值汛期,队员们没能见识到泄洪口磅礴水流喷涌而出的壮观景象,但有幸见到几辆“爬楼梯”的大型货船,在整个游览过程中双线五级船闸成功吸引了队伍所有成员的兴趣。在游览区内不时会遇到一些夏令营的小朋友,也偶遇了一些台湾同胞,一些组团的外国友人,这个世界之最的水利工程的魅力不分年龄也不分地域。
在三峡之旅的最后,一行人进入了三峡坝顶和大坝厂区。2000多米的坝长,185米的坝高,近400亿平方米的总库容,三峡工程静立两山间,降低江汉平原及下游地区的旱涝灾害发生率,为国民GDP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坝顶,三峡大坝的风光布局一览无遗,队员们近距离的观察了五级船闸、升船机、泄洪道等水利设施,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实地考察过才能获得更多的领悟。进入厂区核心,观看左岸电站的14台水轮机,185米的大长厅内,14台水轮机一线排开,五星红旗正挂中央厅顶,除去因湖南江西水灾而停止发电的三台,剩下的11台源源不断为华中,华东,华南电网输送电能。三峡的主要功能是防洪,但三峡的发电利益也不可估量。在厂区核心的控制室内,最高可发4.5亿电的大坝正以1.4亿每天的速率发电,三峡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其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
此次三峡之行让学生们走出校园,接触到最具代表性的水利枢纽工程,用实践去感知书本上的知识并尝试学以致用,将课堂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更好地了解所学专业、拓宽自己的视野、增长了见识,培养了队员的团队合作能力,交际能力以及临场应变能力,也增强了每个人的团队意识,对水电专业也了归属感和使命感,同时对自己将来的道路也有了初步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