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指南发布统计
序号 |
专项名称 |
任务、研究方向或项目 |
中央财政经费预算 (亿元) |
1 |
“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重点专项 |
2020年指南在五个方向,按照基础前沿技术类、共性关键技术类和示范应用类,拟启动33个项目 |
5亿元。共性关键技术类项目,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1:1;示范应用类项目,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 2:1 |
2 |
“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 |
拟围绕制造业核心工业软件、智能工厂共性核心技术及解决方案、企业网络协同制造平台、区域产业集成技术和应 用示范以及基础前沿理论等任务,按照基础研究类、共性关键技术类、应用示范类三个层次,启动不少于 66 个项目 |
7亿元。应用示范类项目鼓励充分发挥行业/地方和市场作用,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 2:1。共性关键技术类项目,自筹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应达到1:1 以上 |
3 |
“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 |
2020年,按照基础研究类启动不少于11个项目 |
0.66亿元 |
4 |
“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项 |
2020年重点专项拟启动8个公开择优重点研究任务 |
0.4亿元。项目须自筹配套经费,配套经费总额与国拨经费总额比例不低于 1:1。项目执行期为两年 |
5 |
“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专项 |
2020年重点专项拟启动8个公开择优重点研究任务 |
0.39亿元。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 1:1。项目执行期为两年 |
6 |
“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重点专项 |
2020年,本专项拟在4个技术方向启动7~14个项目, |
2.29亿元。原则上共性关键技术类项目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2:1 |
7 |
“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 |
2020年拟在“多元用户供需互动用电”技术方向启动 2~4 个项目 |
0.8755亿元。自筹经费总额与国拨经费总额比例不低于2:1 |
8 |
“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重点专项 |
2020年拟在氢能、太阳能、风能、可再生能源耦合与系统集成技术4个技术方向启动14~28个项目 |
6.06亿元。基础研究类项目,自筹经费总额与国拨经费总额比例不低于 1:2;共性关键技术类项目,自筹经费总额与国拨经费总额比例不低于 1.5:1;应用示范类项目,由企业牵头申报,自筹经费总额与国拨经费总额比例不低于 3:1 |
9 |
“核安全与先进核能技术”重点专项 |
2020年拟在2个技术方向启动9~12个项目 |
1.455亿元 |
10 |
“宽带通信和新型网络”重点专项 |
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在新型网络技术、高效传输技术、卫星通讯技术3个技术方向启动11个研究任务 |
3.3亿元 |
11 |
“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及示范”重点专项 |
2020年,专项将按照特大城市、城市群、中小城市、国家新区等四类不同智慧城市重大需求,启动若干应用示范任务,开展具有示范效应和辐射作用的集成创新应用示范;另按照智慧城市“感—联—知—用—融”的共性关键技术体系, 启动若干共性关键技术与平台任务,支撑应用示范城市的集成创新。拟启动9个研究任务, |
1.8亿元 |
12 |
“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 |
2020年度拟在导航方向设置3个研究任务 |
0.95亿元 |
13 |
“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 |
2020年度拟利用结余经费在媒体融合方向设置3个研究任务,安排不少于3个项目 |
0.45亿元 |
(基础研究类项目,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4个,项目 参研单位不超过6个;共性关键技术类和示范应用类项目下设课 题数不超过5个,项目参研单位不超过10个;在配套经费方面,共性关键技术类项目,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1:1;示范应用类项目,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2:1)
2.1 高刚度超精密静压轴承关键技术 (由企业牵头申报)
2.2 高端轴承状态监测与健康管理技术 (由企业牵头申报)
2.3 高性能电机绝缘轴承技术 (由企业牵头申报)
2.4 高温高压石化承压密封件性能检测评价关键技术 (由企业牵头申报)
2.5 高线速度轻量化齿轮传动系统关键技术 (由企业牵头申报)
2.6 高性能小模数齿轮传动设计制造关键技术 (由企业牵头申报)
2.7 大型钛合金复杂结构件精密铸造技术 (由企业牵头申报)
2.8 基础制造热加工工艺数据库 (由企业牵头申报)
2.9 大面积柔性衬底微纳传感器关键技术 (由企业牵头申报)
2.10 硅基气体敏感薄膜兼容制造关键技术及平台 (由企业牵头申报)
2.11 硅基 MEMS 压电薄膜关键技术 (由企业牵头申报)
2.12 工业微纳传感器可靠性关键技术及平台 (由企业牵头申报)
2.13 液体检测微流控传感器与系统 (由企业牵头申报)
2.14 高性能 MEMS 高温温度传感器关键技术 (由企业牵头申报)
2.15 高动态过程仪表及其原位校准技术 (由企业牵头申报)
2.16 高性能光波探测器核心技术 (由企业牵头申报)
2.17 仪器仪表智能运维及性能测试平台 (由企业牵头申报)
2.18 工控系统安全可信关键技术 (由企业牵头申报)
3.1 高性能减速器轴承关键技术及工业验证平台 (由企业牵头申报)
3.2 阀口独立控制型大流量液压阀关键技术示范应用 (由企业牵头申报)
3.3 高压重载四象限液压泵关键技术示范应用 (由企业牵头申报)
3.4 多相介质高参数机械密封件关键技术示范应用 (由企业牵头申报)
3.5 高可靠齿轮箱关键技术示范应用 (由企业牵头申报)
3.6 高性能锥齿轮传动关键技术示范应用 (由企业牵头申报)
3.7 模具高效清洁热处理技术示范应用 (由企业牵头申报)
3.8 细长孔零件化学气相沉积涂覆关键技术示范应用 (由企业牵头申报)
3.9 清洁切削成套技术与示范应用 (由企业牵头申报)
3.10 大型复杂高光零部件三维测量技术示范应用 (由企业牵头申报)
3.11 高转速叶片在线故障监测与诊断技术示范应用 (由企业牵头申报)
3.12 智能控制设备安全一体化关键技术示范应用 (由企业牵头申报)
(基础研究类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4个,参加单位总数不超过6家;其他类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参加单位总数不超过10家;应用示范类项目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 低于2:1;共性关键技术类项目,自筹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应达到1:1以上 )
1.5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及闭环反馈的信息物理系统融合理论
1.7 产品与供应链同步演进的变更控制体系及方法研究
1.9 基于数字孪生的智能生产过程精确建模理论与方法
1.10 数据/模型混合驱动的生产线自主智能协同基础理论
1.13 5G-TSN 网络实时传输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2.1 三维CAD几何引擎开发 (由企业牵头申报)
2.2 三维CAD软件技术规范与评测 (由企业牵头申报)
2.3 通用三维CAD系统软件产品 (由企业牵头申报)
2.4 支持协同研发的云架构CAD系统 (由企业牵头申报)
2.5 流程行业配方产品数字化辅助设计软件 (由企业牵头申报)
2.6 复杂工业装备结构拓扑优化核心算法与软件 (由企业牵头申报)
2.7 面向复杂装备的CAE云服务平台研发 (由企业牵头申报)
2.8 跨区动态作业装备集群协同运维技术与软件 (由企业牵头申报)
2.9 高安全装备智能运维服务支撑软件 (由企业牵头申报)
2.10 大型旋转机组健康管理系统软件 (由企业牵头申报)
2.11 工程机械能耗分析与优化控制软件 (由企业牵头申报)
2.12 制造大数据分析关键技术与算法 (由企业牵头申报)
2.13 制造过程质量大数据分析平台软件 (由企业牵头申报)
2.14 工业智能应用软件开发与运行工具 (由企业牵头申报)
2.15 新型高复用工业管理软件构建方法与工具 (由企业牵头申报)
2.16 基于数字孪生的智能装配车间质量预测与控制技术 (由企业牵头申报)
2.17 复杂产品加工全要素的数字孪生建模与仿真软件 (由企业牵头申报)
2.18 面向云定制的分布式智能产线协同管控集成技术 (由企业牵头申报)
2.19 面向定制化的高端电池大批量制造过程的智能管控技术 (由企业牵头申报)
2.20 离散制造数字化车间物料流、信息流、能量流的动态重构关键技术 (由企业牵头申报)
2.21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超大型综合港口泛在感知与预测技术 (由企业牵头申报)
2.22 融合5G-U通信技术的工业异构广域网络体系架构及终端设备 (由企业牵头申报)
2.23 面向智能工厂的双线以太网关键技术研究与芯片研发 (由企业牵头申报)
2.24 面向全流程多工序动态协同运行优化技术 (由企业牵头申报)
2.25 流程工业智能制造基础信息平台工厂操作系统的研发 (由企业牵头申报)
2.26 智能生产线的高速高精物料传输系统 (由企业牵头申报)
2.27 定制产品可视化智能设计与仿真验证关键技术及系统研发 (由企业牵头申报)
2.28 模型驱动的定制产品智能设计/仿真协同平台研发 (由企业牵头申报)
2.29 机电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设计使能工具及集成服务平台研发 (由企业牵头申报)
2.30 复杂产品全生命周期价值链协同平台研发 (由企业牵头申报)
2.31 规模化制造业多价值链协同云服务平台研发 (由企业牵头申报)
2.32 支持业务流程融合和价值增值的服务型制造平台研发 (由企业牵头申报)
2.33 供应链驱动的网络协同制造集成平台研发 (由企业牵头申报)
2.34 智能互联装备网络协同制造/运维集成技术与平台研发 (由企业牵头申报)
2.35 基于工业互联的网络协同制造集成技术与平台研发 (由企业牵头申报)
2.36 面向中小企业的自主软件生态系统支撑平台研发 (由企业牵头申报)
2.37 网络协同制造集成技术与数字套件研发 (由企业牵头申报)
3.1 面向航空航天产品制造过程的协同管控平台研发 (由企业牵头申报)
3.2 面向船舶制造过程管控平台开发及应用 (由企业牵头申报)
3.3 新一代电子显示面板制造关键工艺物理参数感知与质量监控技术 (由企业牵头申报)
3.4 钢铁工业网络化协同生产智能管控平台开发及应用 (由企业牵头申报)
3.5 退役机电产品逆向物流技术及其跨组织信息集成服务平台 (由企业牵头申报)
3.6 退役产品智能拆解生产线关键技术及管控系统 (由企业牵头申报)
以下应用示范类项目(3.7~3.16)由地方科技主管部门负责推荐。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最多选择一个方向进行推荐,并结合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相关工作总体部署,作好区域内优势产业的组织协调和实施保障工作。在同一研究方向下,当出现只有一个项目申报的情况时,直接转为定向评审,根据评审结果确定是否立项。已在2019 年度立项的8个示范省(自治区、直辖市),要作好已立项目的组织实施,不再参与2020年度应用示范类项目推荐。
3.7 发电设备制造产业集聚区域网络协同制造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3.8 轨道客车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域网络协同制造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3.9 光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域网络协同制造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3.10 智能仪器仪表制造产业集聚区域网络协同制造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3.11 航空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域网络协同制造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3.12 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集聚区域网络协同制造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3.13 农业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域网络协同制造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3.14 有色冶金产业集聚区域网络协同制造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3.15 离子型稀土产业集聚区域网络协同制造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3.16 盐湖化工产业集聚区域网络协同制造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4个,参加单位总数不超过6家)
1. 基于编织/折展原理的机器人结构功能一体化设计
10. 面向复杂骨折闭合复位的手术机器人智能操作环境构建原理与技术
(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3个,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5家;本专项指南均为典型应用示范类项目,项目须自筹配套经费,配套经费总额与国拨经费总额比例不低于1:1)
1. 高精度长寿命轴承、模具用钢基体强韧化热处理控制技术应用(应用示范类)
2. 高端集成电路关键材料Cu-Ni-Si合金带材应用(应用示范类)
3. 8.5 代/8.6代TFT-LCD超薄浮法玻璃基板在显示面板中的应用(应用示范类)
4. 耐高温无卤阻燃抑烟隔热弹性材料的制备与应用(应用示范类)
5. 高品质原液着色聚酯原位法连续聚合技术应用(应用示范类)
6. 芳纶蜂窝纸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研究(应用示范类)
7. 液化石油气船用大规格高均匀性铝合金宽厚板制备研究(应用示范类)
8. 树脂基复合材料在航空发动机高速止推轴承上的应用(应用示范类)
(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3个,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5家;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1. 封装基板材料在新能源汽车电驱模块上的应用(应用示范类)
2. 功率碳化硅芯片和器件在移动储能装置中的应用(应用示范类)
3. 在设施农业中紫外LED 应用模组和系统技术应用(应用示范类)
4. OLED 显示功能材料的批量合成和应用(应用示范类)
5. 柔性OLED 显示基板用聚酰亚胺浆料材料应用研究(应用示范类)
6. 高性能Micro-LED 芯片与显示关键技术研究(应用示范类)
7. 单频光纤激光器及相干探测技术应用(应用示范类)
8. 基于量子级联激光器的人体呼出气体检测技术应用研究(应用示范类)
(基础研究类项目,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4个,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6 家;其他类项目,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10家;原则上共性关键技术类项目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2:1)
1.1 机场飞行区设施智能监测与互联(共性关键技术类)
1.2 超大跨径缆索承重桥梁智能化设计软件与核心技术标准研发(共性关键技术类)
2.1 智能新能源汽车车载控制基础软硬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类)
2.2 路车智能融合控制与安全保障技术研发(共性关键技术类)
3.1 自主式交通复杂系统体系架构研究(基础研究类)
3.2 基于城市高强度出行的道路空间组织关键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
4.1 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技术与装备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类)
(基础研究类项目,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4个,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6家;其他类项目,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10家;基础研究类项目,自筹经费总额与国拨经费总额比例不低于1:2;共性关键技术类项目,自筹经费总额与国拨经费总额比例不低于1.5:1;应用示范类项目,由企业牵头申报,自筹经费总额与国拨经费总额比例不低于3:1)
1.1 车用耐高温低湿质子膜及成膜聚合物批量制备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
1.2 碱性离子交换膜制备技术及应用(基础研究类)
1.3 扩散层用炭纸批量制备及应用技术1(共性关键技术类)
1.4 车用燃料电池催化剂批量制备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
1.5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极板专用基材开发(共性关键技术类)
1.6 车用燃料电池堆及空压机的材料与部件耐久性测试技术及规范(共性关键技术类)
1.7 公路运输用高压、大容量管束集装箱氢气储存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
1.8 液氢制取、储运与加注关键装备及安全性研究(应用示范类)
1.9 醇类重整制氢及冷热电联供的燃料电池系统集成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
2.1 万小时工作寿命的钙钛矿太阳电池关键技术(基础研究类) (实施周期不超过4年)
2.2 高效、低成本晶体硅太阳电池关键技术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类)
3.1 新型高效风能转换装置关键技术(基础研究类)
3.2 大型柔性叶片气动弹性设计关键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
4.1 可离网型风/光/氢燃料电池直流互联与稳定控制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
(基础研究类项目,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4个,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6家;其他类项目,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10家)
1.1 严重事故下安全壳系统性能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类)
(经费配套:自筹经费总额与中央财政经费总额比例不低于 2:1)
1.2 核电站重要设备部件先进智能老化监检测技术开发与验证(共性关键技术类)
(经费配套:自筹经费总额与中央财政经费总额比例不低于 2:1)
2.1 高温气冷堆超高温特性研究与实验验证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类)
(经费配套:自筹经费总额与中央财政经费总额比例不低于 1:1)
2.2 创新型可移动小型核反应堆技术(基础研究类)
2.3 创新型固定式小型核反应堆技术(基础研究类)
(基础研究类任务,下设课题数不超过4个,参与单位不超过6个;共性技术类任务,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 参与单位不超过10个;凡企业牵头的项目须自筹配套经费,配套经费总额与专项经费总额比例不低于1:1)
1.1 大规模确定性骨干网络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共性技术类,部省联动)(由企业牵头申报)
1.2 时间敏感网络关键技术研究及验证(共性技术类,部省联动)
1.3 内生安全支撑的新型网络体系结构与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类,部省联动)
1.4 面向大规模分布式人工智能应用的关键网络技术研究(共性技术类,部省联动)
1.5 面向计算存储传送资源融合的网络虚拟化技术(共性技术类) (由企业牵头申报)
2.1 超宽带光子太赫兹无线传输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基础研究类)
2.2 全波段、低噪声光纤放大器(共性技术类,部省联动)
2.3 全波段城域光传输系统研究与应用示范(共性技术类,部省联动)(由企业牵头申报)
3.1 面向天地一体化空间智能计算的卫星组网技术(共性技术类) (由企业牵头申报)
3.2 面向天地一体化大规模星座超密组网系统设计及性能评估技术(共性技术类)
3.3 Ka 频段收发共口径相控阵天线及芯片研制(共性技术类,部省联动)(由企业牵头申报)
(参研单位总数不超过10个,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共性关键技术类项目须自筹配套经费,配套经费总额与国拨经费总额比例不低于1:1;应用示范类项目要求具有规模化应用示范能力的企业牵头,须自筹配套经费,配套经费总额与国拨经费总额比例不低于 2:1)
1.1 城市重大市政设施智能化运维与管控平台构建及应用示范(应用示范类)
1.2 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应用支撑平台与示范(应用示范类)
1.3 面向城市灾害管控的主动应急指挥关键技术与示范(应用示范类)
1.4 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示范类)
1.5 物联网全场景智慧社区综合服务与应用示范(应用示范类)
2.1 城市智能系统可信任机理与关键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
2.2 韧性城市智能规划与仿真关键技术及应用(共性关键技术类)
2.3 智慧城市系统模型理论与模拟计算平台(共性关键技术类)
2.4 面向城市智能服务的数据治理体系与共享平台(共性关键技术类)
(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参研单位总数不超过10个)
1. 北斗航空服务性能无人空基测试验证关键技术研究
1.1 北斗航空服务性能无人空基测试验证关键技术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类)
2. 低纬度区高分遥感与北斗精密定位融合技术与应用
2.1 低纬度区高分遥感与北斗精密定位融合技术与应用(共性关键技术类)
3. 国家 PNT 体系弹性化架构设计与关键技术示范验证
3.1 国家 PNT 体系弹性化架构设计与关键技术示范验证(共性关键技术类)
(基础研究类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4个,参研单位总数不超过6个;其他类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参研单位总数不超过10个。应用示范类项目须有经费配套,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1:1)
1.1 全媒体信息传播理论与基础服务技术研究(基础研究类)
2.1 基于新闻报道场景的AI辅助写稿机器人系统研发(共性关键技术类)
2.2 基于广播网与5G移动网融合的超高清全媒体内容协同分发关键技术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类)
原文详见:https://mp.weixin.qq.com/s/8b7mephPEIbDP8TDRsdrG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