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至12日,由中国建筑学会数字建造学术委员会、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主办的2019中国建筑学会数字建造学术委员会年会在清华大学顺利召开。本次大会聚焦数字建造领域发展的重大学术理论、工程实践、人才培养以及行业政策等方面问题,以主题报告、学术研讨、热点对话、经验分享、成果推广、技术展示等形式展开广泛交流。来自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大学、重庆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昆明理工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中国建筑集团、中国中铁集团、中国交建集团、北京城建集团、上海建工集团、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南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多家知名企业的350多位代表参加了本次盛会。
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修龙出席了本次会议并致辞,他提到数字建造学术委员会已经成为一个汇集行业引领者和精英的交流平台,借助这个平台中国建筑学会将在数字建造领域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到场并致欢迎辞,他表示此次会议将在继承和保持原有学术高地和产业平台的基础上,融入更多的创新元素,并激发出更多的创意和可能性。数字建造学术委员会理事会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丁烈云教授和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民教授受邀出席了本次会议。
特邀嘉宾丁烈云院士作了“基于数字技术的智能服务建造”的主题报告,强调了实现建造服务化转型的迫切性。他指出在制定转型策略时,要避免走弯路,聚焦知识密集型的高端服务,而不是劳动密集型的低端服务;确定转型路径要突出特色,而不是全面开花;企业的转型升级应注重积累服务资源,将个人经验转化为企业知识;主管部门应规范数字资源,重视数据的安全性,对数据的使用设计合理的监管机制,避免数据滥用。此外,他还提到数字建造具有向金融服务拓展的潜力和可能性,启发青年创业者将建造服务与金融服务相结合。
特邀嘉宾张建民院士作了“智能建造的思考与实践”的主题报告,就智能建造在内涵、平台架构、学术研究以及教育教学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他指出智能建造是以智能材料、智能结构、智能施工和智能运维为核心内容,以“1云+2网+N用”为支撑的技术体系,在人类进入大数据和智能化的时代,它是未来工程建设发展的必然。此外,他还提到土木学科大类培养是调整和重塑高水平的工程教育体系的问题,应该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智能兼备、德才双馨的领军人才为目标,丰富和重构土木大类教育教学体系和专业层次,加强学生在智能建造方面能力的培养。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朱宏平、清华大学教授徐卫国、同济大学教授袁烽、青岛理工大学教授于德湖、东南大学教授李飚、清华大学教授冯鹏、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李久林、清华大学副教授黄蔚欣、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王红卫、深圳大学助理教授谭毅、清华大学副教授李楠、清华大学于雷博士、湖南大学田长青博士、HHD_FUN总建筑师王振飞、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工魏来、北京中昌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怀君、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马恩成、彼孚(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翟超、清华大学副教授郭红领、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王亦知、上海建工集团技术总监张铭、中央美术学院李世奇老师、Gensler设计公司高级建筑师彭武分别就新型结构减震技术研究、打印建筑、机器人建造、基于BIM技术的智慧建造管理技术与应用、数字化建造、“互联网+”工程建造平台、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数字建造平台、北京大型国际机场的数字设计、上海迪士尼乐园的数字建造、盖达尔·阿利耶夫文化中心、上海中心的数字设计等热点话题作了报告。
本次会议设立了青年学者论坛,受到了与会嘉宾好评。来自清华大 学、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同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的九位青年教师、研究生分别围绕文物虚拟拼装实践研究、建造过程中数字孪生的“碳测中枢”研究、数字化建筑设计教学、原竹结构力学性能研究、主动弯曲结构的数字建造、机器智能的加工技艺、高空作业工人不良情绪与精神疲劳的综合干预方法、月面建造工程的挑战与应对、BIM模型绿色建筑分析及互操作性研究等方面作了报告。
大会特别设立了小组讨论环节,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各类企业的代表积极参与,围绕数字建造发展在个体层面、组织层面和社会层面的人才培养、企业转型、产业协调、标准制定、制度建设等方面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年会同期召开了数字建造学术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数字建造》丛书第十次编写会议暨审稿会议。
2019中国建筑学会数字建造学术委员会年会取得圆满成功,数字建造学术委员会秘书长骆汉宾教授最后致辞,并宣布2020年数字建造学术委员会年会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