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与现状
本学科点的建设始于1960年原华中工学院创建的力学系,后因专业调整停办。1978年,我校在国内率先恢复建立力学系并开始招收固体力学专业的研究生。1984年获得(船舶)流体力学博士点,1990年获得固体力学博士学位授予权,1994年被批准设立力学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获得力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1998年固体力学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并保持至今。是国内早期获得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力学博士后流动站的单位之一,是我省最早获得力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设立力学博士后流动站的单位。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学科评估结果(2006年)显示,我校力学学科在湖北省高校力学学科列第一位。在中国管理科学院评估中心公布的学科排名中,我校固体力学学科一直名列全国前10名。
本学科拥有教师60余人,其中外聘院士1名,教授21名、博士生导师17名,副教授20余名;30人拥有博士学位,占教师人数的50%;教师中有1名国家教学名师;1人获得德国“洪堡”奖学金, 3人获得“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名教育部力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6人在中国力学学会任常务理事、理事和各专委会委员,9人在中国力学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刊物任副主编或编委,18名教师具有境外留学经历,教师来源于国内外20所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学缘和年龄结构合理。
通过211工程、985工程和世行贷款等重点项目,我校力学学科先后建成了“计算与仿真实验室”、“微系统力学实验室”、“结构安全研究所”、“动力学实验室”、“控制结构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工程结构分析与安全评定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以及“力学湖北省教学实验示范中心”,拥有一批国内一流水平的科研和实验教学设备。
本学科十分注重科学研究。2003年以来,先后完成了国家863计划子项1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余项,国防预研及其它专项10余项;同时,还承担了大量的重点横向课题,科研经费超过2000万元。2000年以来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省部级二等奖2项,省部级三等奖4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SCI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3本。
本学科十分重视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工程力学”专业2007年被评为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2008年工程力学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工程力学》和《疲劳与断裂》为国家精品课程,《材料力学》、《理论力学》、《流体力学》和《工程力学实验》为湖北省精品课程,是国内同时拥有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和两门国家精品课程的少数几个学校之一。已出版国家级教材5本。先后完成国家级教改项目2项,湖北省重点教改项目5项;获湖北省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2项。
本学科培养的毕业生在社会上具有良好的声誉和表现。有1人为现任中央候补委员,1人为省人大常委会会副主任,4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3人担任国内著名高校的副校长,数十人在国内外知名大学任教授。
本学科点学术交流活跃。承办的《固体力学学报》英文版得到SCI收录并由德国Springer公司向全世界发行后。先后与境外20多所 大学建立了密切的科研合作和学生交流关系。作为湖北省/武汉市学学会、湖北省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单位和中国力学学会的团体会员单位,本学科点相继主办/承办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会议。
2、主要研究方向
(1)疲劳、断裂和损伤:疲劳、断裂和损伤是本学科点的传统研究方向之一,曾多次主办全国断裂力学和损伤力学会议。近几年,在智能材料、复合材料、聚合物的断裂与损伤等理论与实验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系统的研究。
(2)微尺度力学:从材料变形、损伤的细观机制出发,揭示材料的力学行为及其微尺度效应;致力于设计与制造适合于微尺度下材料变形、损伤行为的专用实验设备,以“材料力学行为与微尺度效应”为题在我校召开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第108次活动,并担任活动共同主席。
(3)耦合动力学与控制:在国内首次实验测得了覆冰导线的气动力参数,深入、系统地研究了大跨越分裂导线舞动机理和防舞策略;针对水下结构的非线性流固耦合、输流管道和大型水轮机的流致振动等问题,建立了有效的半解析和半数值方法。
(4)流体力学与工程:本方向在微流体泵液-固-压电耦合,微流体滤波器,周期电渗流,流动电位势,电粘性,固壁面滑移等方面研究取得大量成果。另外,在通风换热装置内流中的涡声相互作用机制及其低噪声研究方面也有一定特色。
(5)复杂系统集成分析与仿真:本方向针对大型复杂系统中的多场耦合和动力学过程,系统地研究和开发了集多种非线性于一体的三维有限元动分析软件EISA。在三维爆炸和高速冲击仿真、大型复杂结构优化设计计算、多场耦合分析等领域形成了研究特色。
3.国家需求分析和发展前景
在未来20年内,我国将面临产业结构的重大战略转变,一些新兴的高技术产业将衍生出大量与力学密切相关的发展课题,这些课题通常会呈现出鲜明的学科交叉特性,需要力学工作者持续不断地发展新的力学理论、测试方法和计算技术,为现代工程技术的创新做出前瞻性、引领性的贡献。因此,随着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产业的不断升级,将对力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国家需求
4.建设目标、发展规划和预期成效
本一级学科点的建设,将充分发挥我校力学学科多年来积聚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依托湖北和中国光谷的地缘优势,紧紧瞄准力学学科的若干新兴领域,凝练学科方向;在力学与材料、物理、机械等学科的交叉领域,从跨尺度、非线性、多场耦合的角度,实现力学理论体系、认识手段和计算方法的原始创新;通过重点集中建设,构筑具有前瞻性的研究基地和创新平台,促进我校力学学科科研水平、研究活力和人才队伍的建设,促进力学学科的战略调整,实现力学学科的整体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