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俊杰,1967年8月生,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
1988年、1990年和2001年分别获浙江大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6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2006-2007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赴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做访问学者。
现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理事、中国岩石力学学会环境岩土工程分会常务理事等。
担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ynthetics and Ground Engineering编委、《岩土工程学报》编委、《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编委、《岩土力学》编委、《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编委、《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编委、《防灾减灾工程学报》编委、《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版)》编委、《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编委、《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编委、《土工基础》编委等。
长期从事地基处理计算理论及应用、岩土工程数值模拟、路基工程与隧道工程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围绕我国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建设,在路基处理与沉降控制、复合地基理论与应用、高速公路涵洞设计与施工、隧道工程安全建设与运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50余篇,被SCI、EI和ISTP收录19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项、省部级及横向科研项目30余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排名第一),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二),二等奖1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二),二等奖1项。
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9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独立编著教材1本,参编教材1本。参编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4部。
主讲《土力学》、《基础工程设计原理》、《高等土力学》、《地基处理技术》、《复合地基理论及应用》等课程。已指导毕业博士研究生31名,硕士研究生196名。
学习经历
1984. 09—1988. 07 浙江大学力学系 固体力学专业 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8. 09—1990. 07 浙江大学力学系 计算力学专业 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7. 09—2001. 05 浙江大学土木系 岩土工程专业 获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0. 07—1993.08 武汉地基处理中心,从事岩土工程设计、科研与咨询工作
1993. 08—1995.03 中南勘察设计院, 从事岩土工程设计、科研与咨询工作
1995. 03—今 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从事岩土与地下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2001. 10—2003.10 华中科技大学力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6. 01—2006.02 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高级访问学者
2006. 10—2007.10 美国德州农工大学(Texas A & M University), 访问学者(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
主要研究方向
(1)高速交通工程加筋土结构物全寿命周期性能研究
(2)新型复合地基作用机理及设计计算理论
(3)软土地基处理计算理论及工程应用
(4)微生物加固软土作用机理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
(5)隧道结构分析与设计施工方法研究
(6)岩土工程问题的可靠性分析与应用
(7)桩土相互作用与桩基设计方法研究
(8)深基坑支护与边坡稳定性分析
学会兼职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
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土力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理事;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桩基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软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环境土工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环境岩土工程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分会理事;
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土工基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湖北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
获得奖励
1. 2018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工会积极分子
2. 2018年“打造学科交叉融合的育人平台,建设一流的创新教育工程”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七)
3. 2018年“土木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
4. 2017年“敏感环境约束下软弱岩(土)层隧道设计理论与安全防控技术”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2017J-241-1-038-026-R01 )
5. 2016年获华中科技大学第三届“研究生知心导师”奖
6. 2015年“山区高速公路通涵工程设计理论与方法、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2)(2015-J-2-002)
7. 2015年“黄土沟壑区加筋路基工作机理及灾变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4)(A14-1-014-002)
8. 2014年“公路涵洞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2)(B14-1-014-002)
9. 2014年“中条山隧道施工关键技术与质量控制研究”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3)(2013-J-2-027)
10. 2013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指导教师奖
11. 2013年获“华中科技大学2013届研究生职引人生导师”称号
12. 2012年“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多方位全过程培养”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2)
13. 2012年“桥梁支撑架模块化纵向移动连续预压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获武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2)(2012J-114-3-66-013-02)
14. 2012年获华中科技大学第三届“师表奖”
15. 2011年“桩承式加筋路堤作用机理与沉降控制方法研究及应用”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2011J-249-1-032-021-R01)
16. 2010年获华中科技大学“三育人”奖
17. 2009年获“湖北省建设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
18. 2009年“山区高速公路高填方构造物受力特性分析及地基处理研究与应用”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2)(2009J-208-2-072-036-R02)
19. 2008年获华中科技大学“我最喜爱的导师”荣誉称号
20. 2008年“软土地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成套技术研究与开发”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 第1)(2008J-251-2-063-033-R01)
21. 2006年“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7)(2006J-227-3-144-093-R07)
22. 2006年获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一等奖
23. 2006年获华中科技大学首届“十大魅力教师”奖
24. 2005年《地基处理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获得中南地区大学版协优秀教材一等奖(独立编著)
25. 2005年和2004年获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
26. 2004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华为教师奖
27. 2004年获华中科技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
28. 2002年“软土地区刚性桩复合地基应用技术研究”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1)(2002J-172-3-102-060-R01)
目前在研的项目方向:
研究方向一:高填方路堤沉降控制和支挡技术
研究方向二:地下工程(隧道、基坑、城市综合管廊)
研究方向三:新型地基处理技术(微生物固化)
研究方向四:滨海基础设施风险评估与预警技术(依托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南二楼224室
联系方式: E-mail: zhengjj@hust.edu.cn 电话:027-87557024